麻花星空mv天美

您现在的位置:>仪器仪表在线>资讯列表>《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5—2035年)》印发

《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5—2035年)》印发

2025年06月19日 09:36:39 人气: 28393 来源: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
麻花星空mv天美

  6月18日,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(下称《规划》),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:
 
  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。
 
  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,培育1&尘诲补蝉丑;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,建成1&尘诲补蝉丑;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试点示范项目,建设各类型加氢站50座,在港口、园区或城区打造10条运营示范线,汽车产量达到6000辆/年,实现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。优先推进用于海运动力燃料的绿色甲醇项目,优先攻关相关核心技术,加快中试、小规模产业化,提升转化效率,降低生产和储运成本,形成产业竞争优势,培引科技领军龙头公司,形成规模化氢基绿色燃料供应基地。力争形成3万吨/年绿氢生产能力,10万吨/年氢基绿色燃料生产能力,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/年。
 
  2030至2035年为快速跃升期。
 
  全省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,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,形成10万吨/年绿氢生产能力、100万吨/年氢基绿色燃料生产能力,绿氢在福建省氢源中占比达到40%以上,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绿氢及氢基绿色燃料供应基地、输运枢纽和加注中心,形成涵盖交通、储能、工业等多元应用场景的产业体系,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/年。
 
  《规划》围绕&濒诲辩耻辞;制备-存储-运输-加注-应用&谤诲辩耻辞;全产业链,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路径:一是在制氢端,近期以工业副产氢就近供给为主,深化副产氢在钢铁、煤炭、化工等领域产业化应用,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千亿级重大石化项目产业链拓展延伸;中远期积极引导利用风、光等多种可再生能源制氢,逐步降低制氢成本,扩大制氢规模。二是在储运端,重点发展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输氢;推进以氨为储氢介质的特色技术路线,实现大规模、长距离运输;支持有机液态储氢、固态储氢及相关材料及器件制造业;叁是在加注端,建设以加氢综合能源站为主的氢能基础设施;重点推进物流、港口、园区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;四是在应用端,探索推动氢能在化工、冶金、交通运输、储能等领域综合应用,积极探索天然气掺氢&濒诲辩耻辞;氢进万家&谤诲辩耻辞;科技示范工程。
 
  《规划》同时明确,重点培育&濒诲辩耻辞;两核心一保障一走廊一网络&谤诲辩耻辞;的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布局:即以福州、厦门为全产业链制造和技术创新核心,以漳州为绿氢示范保障,依托沿海区位资源及创新先发优势,打造福建特色沿海氢能经济走廊,按照由点及面、由专用向公用、由城市向城际的发展布局,合理配套、适度超前推进加氢站布局,形成一张辐射全省的加氢网络。
 
  此外,《规划》针对发展目标、发展路径和产业布局,提出实施以下5项重点工作:
 
  一是氢能产业创新提升工程围绕氢能产业发展重大需求,着力培育、创建、提升一批多层次、多元化创新平台;以各类创新平台为依托,持续加强基础研究、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,不断提升氢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,着力突破氢气制取、制备、储运、应用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,并积极承担国家、省级氢能领域重点研发专项。
 
  二是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,引导龙头公司加速布局氢能产业,同时加大对产业链配套公司支持力度,有针对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公司;拓展氢能应用市场特别是绿氢市场,逐步推进平价绿氢替代。
 
  叁是氢能产业推广工程,推广一批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场景,加快推进国家燃料汽车示范城市、古雷绿氢中试基地、海岛绿氢综合能源应用等示范项目的建设,支持布局拓展氢能在冶金、船舶等领域应用,推动相关行业节能降碳转型升级。
 
  四是氢能产业政策保障工程,支持绿氢项目可在非化工园区布局,在试点先行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电解水制氢项目建设;各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协同推进,明确制备、储存、使用、运输等环节安全监管规范和非化工园区制氢具体要求,形成统一高效的项目审批管理制度。
 
  五是氢能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,成立省级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,系统构建氢能标准体系,布局建设氢能装备标准验证基地,推动绿氢和绿氨/绿醇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,以标准引领带动产业发展。
关键词: 氢能,绿氢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丑产锄丑补苍蔼惫颈辫.辩辩.肠辞尘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环保在线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环保在线,转载请必须注明环保在线,丑迟迟辫蝉://飞飞飞.丑产锄丑补苍.肠辞尘。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公司发布的公司新闻、技术文章、资料下载等内容,如涉及侵权、违规遭投诉的,一律由发布公司自行承担责任,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。
3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4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